6月27日至7月6日,26名香港在校大學生和已經步入職場的優秀青年才俊參加了「青春啟航.你好東歐——2018『未來之星』國際青年交流團」,前往長期與中國交往密切、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節點,也是「16+1」合作成員的捷克、波蘭、羅馬尼亞,開展為期十天的交流訪問,收穫頗豐。
在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首度啟動的「2017-2018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框架下,你好東歐交流團是由未來之星同學會組織實施的國際青年文化交流項目。這也是未來之星第三次走出國門的外訪交流活動。活動更得到中國駐捷克共和國大使館、中國駐波蘭共和國大使館、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的鼎力支持。
行程包括考察當地國家歷史文化遺產、了解中國的外交政策,見識「一帶一路」的建設成就等。交流團還走進多所高等學府、孔子學院和中國企業「華為」,與當地青年共建友誼。
此次活動亮點紛呈,效果顯著。一是透過參加中國大使館的活動、訪問捷克共和國帕拉茨基大學孔子學院、波蘭克拉科夫孔子學院及羅馬尼亞巴貝什·博堯依大學,與華為公司的「未來種子計劃」的國際青年交流,加深了香港青年對「民心相通」的理解,使他們實地感受到「民心相通」對於「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性,懂得了「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的深刻含義。
二是與三國大使館大使們交流,通過實地考察和親身見聞,令同學們增強了對中國國情的了解和認知,實地感受到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發揮的重要作用,理解了「合作共贏、互惠互利」是攜手世界各國共建「一帶一路」的基本準則。
三是透過對當地國家歷史文化遺跡的探訪,如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同學們憑吊當年的人間地獄,感悟「珍愛和平」的可貴;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絢爛文化和歷史傳承以及所散發出的獨特文化氣質都使同學們眼界大開,「文明互鑒」的力量拓寬了同學們的胸懷,增強了包容心,也印證了習主席所指出的「『一帶一路』建設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非常正確,也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
葉同學 香港大學
「旅程短匆,讓人總是感到難捨難離。仔細回想,除了掛念之情直湧心頭,還多了一份對東歐三國的想法。
捷克是三國當中旅遊業最蓬勃的國家。布拉格到處是美輪美奂的建築,如充滿哥德風情的聖維特大教堂和査理大橋,在布拉格城堡遠眺美不勝收的市内景色更予人豁然開朗之感。然而,發展的同時卻不免带來一些負面影響。老城附近佈滿連鎖店,使我頓感旅遊業的興旺難免扼殺一些小店的生存空間,使城市的純樸情懷褪色。我想發展和保育的衝突是在全球化下每個國家都面臨的問題,政府只有着力支持本土產業才能達致兩者的平衡。
波蘭則是歷史底蕴最為濃厚的國家。在奥斯威辛集中營親眼目睹堆積如山的猶太人的頭髮,仿如穿越百年親歷戰爭的殘酷,使我頓感人性的可怕,更使我震撼的是昔日人民在強權下無力抵抗,只有默默接受他們的命運。大型戦爭絕跡於現代,人民亦開始在政治参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這一切皆得來不易。
此外,在當地参觀孔子學院和華為也使我感到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迅速提升。一方面,越來越多波蘭學生對中國語言和其獨特文化感興趣,如書法、水墨畫等,孔子學院以文化傳播為軸,正是民心相通的橋樑;另一方面,華為在波蘭的成功也反映了當地人民對中國產品的接受與歡迎,正是中國和歐洲加強經貿合作的大好時機。
羅馬尼亞風光旖旎,在艷陽下盛放的向日葵使人心曠神怡。然而,我發現自然美和現代化似乎不能共存。沿途發現羅馬尼亞欠乏高速公路,交通不發達,在拜訪中國駐羅馬大使館時,更了解到當地政治不穩定,領導人更替頻繁,甚至出現權力門爭,難怪在當地大學交流政治狀況時,同學們都臉有難色,避而不談。我認為穩定是國家發展的前提,政治不穩,政令不但難以實行,政府也難以落實具有前瞻性的長遠規劃,例如把過度倚賴的農業轉型以工業為中心又或建設更完善的交通網絡以带動旅遊業,同時促進贸易,如當地盛產的葡萄酒。
這一旅程雖讓我欣賞到東歐的自然美,但同時讓我反思,我想起張維為教授一篇《中國人,你要自信》的文章。有時候我們往往不自覺對西方產生憧憬,認為西方的思想、制度較優越,但正是了解到三國特色之後,歐洲國家今昔的缺憾倒映出我國也有一些優點,例如我國主張和平崛起,從不以戰爭侵犯其他國家,更擔當國際衝突的的重要調解者;我國政治穩定,全靠一套選找賢能的制度,使領導層具有深厚的從政經驗,亦增強政令的延續性。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確然,這次透過親眼去看,親身感受,我了解到國家之間互相仿傚、互相補足之處,盼望我們青年人也能將這些所思所想銘記於心,將來締造更美好的家國。」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