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班」是「未來之星」的重要品牌活動。於2007年開始與中國傳媒大學合作舉辦,給香港大專生提供一個於中國傳媒大學學習及交流的機會。自2016年起,「傳媒班」在了解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增加了「互聯網+」主題,旨在幫助香港大學生深入了解國家互聯網發展戰略以及在「互聯網」應用領域所取得的進步。
由香港未來之星同學會主辦,中國傳媒大學承辦的2018「未來之星.香港傳媒專業大學生國情課程班——互聯網+主題團」於6月3日至10日舉行,來自香港10多所大專院校的40餘名大學生在北京展開為期一周的訪問學習之旅。
「傳媒班」行程包括在中國傳媒大學聆聽多位知名教授及傳媒人講授香港基本法與「一國兩制」、當新聞走近「生命」、新媒體時代年輕人的使命感、互聯網信息治理與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專題課程,同學們獲益良多。
同學們參觀了國家級媒體人民日報社,通過參觀該報融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和「人民網」,令同學們眼界大開,對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如何向新媒體融合轉型有了初步認識。
交流團重點到訪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中國外交部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了解中國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在三軍儀仗隊,同學們被儀仗隊隊員的犧牲精神、拼搏精神、奉獻精神所感動。在外交部 ,同學們旁聽由發言人華春瑩女士主持的新聞發佈會,會後還與華春瑩女士面對面交談,大家都對華春瑩女士敏銳的反應和自如的應對,敬佩之餘,也堅定了未來從事新聞行業的理想。在國務院新聞辦,發言人、新聞局副局長襲艷春女士的講解使同學們對國家新聞發布制度、面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機制有了初步了解。
同學們還遊覽了萬里長城、天安門、故宮、國家博物院等,北京豐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和多元包容的社會生活與風土民情都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
薛同學 嶺南大學
「作為哲學系的學生,這次交流的機構雖然未必完全與自己的學科有關,但是課程的受益者並非只有學習傳媒的學生,而是所有的年輕一代。
記得當新聞走進「生命」是北京交流團開班的第一講,長江老師在講座一開始提出「變化」一詞,社會千變萬化,對於生命的理解十分廣泛。「變化」是什麼?這是一個深奥的哲學問题。「世間高物,變動不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随事而制。」而在長江老師身上,我完全的看到了這句話的實體,強調「擁抱變化」一直是推動她從事新聞行業的宗旨。在早年,老師在新聞調査節目的時候取材無一不是驚天動地的大案件:緝毒、揭示高官的各種黑幕等,但是隨著個人價值觀和社會的轉變。長江老師告訴我們,真正最感人肺腑的就是,社會小人物生活的改變,如《無臂的援手》講述殘疾青年高考面對的不公平待遇,器官捐贈現象講述的生命接力,《我的生命誰做主?》帶我們探討晚期病患者的尊嚴問題。這些題材並不是建國大業,但卻是所有人最關心、最感同身受的。這就是長江老師所經歴的變化,從個人,到新聞媒體,再到社會的變化。相信她選擇這個課題是希望引導我們這些「未來之星」也學會擁抱變化。
在國務院新聞辦裏,我們看到的不是高不可攀的高級官員,而是一位溫文爾雅又親切的女士。在面對中國現今的發展,她承認中國的不完美和社會問題的存在。這是多麽真切的一個答案!雖然在這短短的二十年裏中國的發展突飛猛進,雖然中國的國力已經提升到國際前位,但是中國的内部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扶貧和貪腐問題。而在外人眼裏,國人的質素問題仍然存在,但正如副局長所說:「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印證、去適應。」而對於我們這一代的青年要想了解中國更是一件難事,但毫無疑問中國在走向轉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止顯示出中國的大國責任,更加體現中國的多邊外交,務求建立「勢」和「利」。所以這也令我知曉應該以理性客觀的態度去面對祖國的發展,以時間和自我的探索去發掘祖國的繁榮富強。
除此之外,北大法學院的彭教授針對香港《基本法》給予了我們重要一講。作為香港的學生我感到惭愧,因為對於《基本法》我所知的只是皮毛,而在香港學運的渲染下,我也認為內地在不斷地干涉香港的自主權。但是在課堂裏教授仔細的分析《基本法》中四個宗旨的界定,這令我反思内地和香港「本是同根生」,但是港人對內地卻一直處於「不信任」的狀態,也總是以資本主義和外國的民主制度來衡量內地,但是卻好似從來沒有為我們祖國的飛速發展感到自豪,更多的是對於一黨專政的批評。我們可以見到,在普選上內地確實有在退讓,他們務求的就是穩定的發展。的確「都在一條船上,不應魚死網破」。無可否認在選舉制度上香港一直以國際接軌,但是面對我們的祖國,在這方面的制度才剛剛起步,所以香港更多的應該是等待。我們也應該相信祖國的「變」是好事,祖國的變能為香港帶來更多機遇。
我們歸去又來
一隻信天翁劃過海峽
我相信
一紙契約會築起橋樑
喊五十年前的口號
保五十年後的穩定
我們相信著,也應該相信著
在北京的日子很快就完結了,這是我參加的第一次交流團,但這次交流的所見所聞絕對比課本里的知識來得珍貴,在這裏我認識了許多與自己同龄的朋友,大家嘻嘻笑笑的畫面,在我腦海中縈繞不散。」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