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未來之星‧中國國情教育課程班」於2017年8月13—20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由香港未來之星同學會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34名來自等十多所香港和國外大學的香港大學生以及15名保良局顏寶鈴書院的中學生共同出團。
自2005年起,國情班一直是未來之星最重要的品牌活動之一,並得到香港特區政府的資助。2017年八天行程中,交流團為學員們提供了五場名師專題講座,主題分別是:「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中國夢 、強軍夢與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經濟社會形勢與發展前瞻,「一帶一路」與青年責任,青年領導力培養與提升。許多同學為能走進國家最高學府清華大學聆聽頂級教授講座,學習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相關知識而深感驕傲。有近半數學員表示對「中國夢」這個詞印象最為深刻。
除了理論學習,同學們此行還參加了豐富多彩的實地探 訪活動,具體包括走進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抗日戰爭紀念館, 「七七事變」爆發地盧溝橋,遊覽長城、故宮 、國家博物館等。
三軍儀仗隊的隊列演示令同學們瞬間感受到人民軍隊的威武不屈和祖國的強大,紛紛感歎:「中國有如此『門面』,真是令人自豪!」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同學們參觀了《「偉大勝利 歷史貢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主題展覽》。有同學表示,以前只能在書本上看到抗日戰爭的內容,今次看到很多事物和圖文,感到非常震撼,中國人一定要記住這段歷史,勿忘國恥。 遊覽萬里長城亦令同學們感悟到中華民族所走過的不平凡歷程是多麼偉大。此外,同學們還在天安門廣場觀看了莊嚴神聖的升國旗儀式,並在西城區體驗了一次中華傳統文化之旅。長嘴壺表演、抖空竹表演令同學們驚歎不已,跟隨民間手工藝大師學習畫京劇臉譜、兔爺等,令同學們從中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妙與博大。
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出席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結業儀式,並為同學們頒發結業證書。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致辭勉勵學員。國務院港澳辦、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北京辦事處、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等部門和機構有關領導出席,並為交流團同學頒發結業證書。
袁同學 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
「世界上甚少有城市能像北京這樣,具有無窮的歷史魅力和現代的高科技發展相結合,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北京带給我的感覺。而在這短短的7天清華大學國情交流中,讓我體會到祖國在近代無論是經濟、軍事、文化、法治以及民生等各個領域都能稱得上為世界強國,下面就譲我分享在這個旅程中「我看見什麼」、「我聴見什麼」以及「我在將來會做什麼」。
我看見什麼?
在到達北京的第二天,我們有幸看到具有「中國名片」之稱的三軍儀仗隊的步操表演。據説他們不分四季,每年也只有雨三天的假期。看著他們筆直的站姿,額頭夾著汗水,為的是能夠背負起國家的期望、民族的驕傲,完成一次又一次國家給予的儀仗司禮任務。除此之外,我們還參觀軍人平時起居作息的地方,並觀看中國近幾年軍事發展的短片,讓我意識到每天過的安穩並非必然,而是因為有著一群無私奉献、不分晝夜的軍人為我們承擔著風險。
在随後的幾天中,我們分別也遊覽長城、故宮、國家博物館等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景點。在遊覽故宫時,我發現来自不同地區的中國遊客有秩序的排隊買票進場,有意識的禮讓老人和小孩,景點周圍也没有隨便扔垃圾情況出現。這一幕幕我所真實看到的與我們在香港讀部分媒體所報導的刻板及負面新聞是完成相反的,這一點值得香港青少年深思。在思考事情的本質和原委時,我們需要運用多方位角度的思考以及客觀的批判思考能力。
我聽見什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是在進入清華大學第一天時,教授為我們演講的主題,寓意我們處世應像天一様,力求自我進步、發奮圖強;像地一様,増厚美徳、容載萬物。我聽到教授在呼籲我們年輕一代要承載著中國民族的復興夢,繼續走上富國民強的道路。
當然,此趟清華學術交流也包含了經濟、青年領導カ、「一國兩制」和「一带一路」機遇等不同領域的知識,例如教授提到中國提倡「一带一路」不僅包括經濟自由貿易、交通等;還包括幫助第三世界國家發展基礎建設,増加就業機會。「一带一路」能為全球資源作一次重整,並合理地分配,促進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和邁向和平穩定地發展。
我在將來會做什麼?
最後,我希望能將這趟短暫而又精彩的旅程分享給身邊更多的人,包括對祖國的認識和所見所聞;盡我之所能去拉近香港青少年和祖國的距離,消除他們對於內地的刻板印象。讓我們停止埋怨、停止負能量的同化,在這一個最好的時代共同進步和成長。因為中國夢是由千千萬萬個你我所組成,唯有我們團結一心、目標一致、才能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 」
|
返回列表